茸毒蛾 -j9九游会官方

j9九游会官方-j9九游会入口
病虫害资料
名称:茸毒蛾
学名:dasychira pudibunda
类属:毒蛾科
相关图片
分布与危害
为害特点 茸毒蛾幼虫食叶,受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状,5龄幼虫食量大,常将叶片食光,老熟幼虫将叶卷起结茧。



  
形态特征
成虫 雄虫翅展35-45毫米,雌虫翅展45-60毫米。头、胸部灰褐色。触角干灰白色,栉齿黄棕色;下唇须白灰色,外侧黑褐色;复眼四周黑色;足白黄色,胫节、跗节上有黑斑。腹部灰白色。雄蛾体褐色,前翅灰白色,分布黑色和褐色鳞片,亚基线黑色略带波浪形,内横线具黑色宽带,横脉纹灰褐色有黑边,外横线黑色双线大波浪形,缘线具一列黑褐色点,缘毛灰白色,有黑褐色斑;后翅白色带黑褐色鳞片,缘毛灰白色。雌蛾色浅,内线和外线清晰,末端线和端线模糊。

卵 扁圆形,黄青绿色至浅褐色,中央具1凹陷。

幼虫 老熟幼虫体长52毫米左右,体黄绿色或黄褐色,头部黄色,第1-5腹节间黑色,第5-8腹节间微黑色,亚背线在5-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,体腹面黑灰色,前胸两侧有向前伸的黄色毛束,第1-4腹节背面各有一褐黄色毛刷,四周生白毛,第8腹节背面有一紫红色毛束。足黄色,跗节上有长毛。腹足基部黑色,外侧有长毛,气门灰白色。

蛹 浅褐色,背生长毛束,腹面光滑,臀棘短圆锥形,末端具多个小钩。

茧 黄褐色,外附幼虫体毛。
发生规律
东北年生l代,以幼虫越冬。长江下游地区年生3代,以蛹在树皮缝、杂草丛、屋檐下等处越冬。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,多在21时后羽化,交尾、产卵。成虫具趋光性,雄性较雌性趋光性强,昼伏夜出,白天静伏于叶子背面,树木伤疤、裂缝处,成虫寿命4-7天。越冬代成虫产卵于树皮上,其它代成虫产卵于叶片上,成块状排列。卵历期10天左右。5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,6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,8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, 9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,进入越冬期。幼虫共5龄,1-2龄期群集生活,啃食叶肉。进入3龄期,分散取食。进入5龄期,食量大增,可将叶片食光。3龄以后的幼虫较活跃,善于爬行。受惊后体曲卷,收缩、假死落地片刻后,迅速爬行。幼虫期体色黑黄、浅黄等色多变。第1、2代幼虫化蛹多在树皮缝、枝杈、伤疤、丛枝中。茸毒蛾靠成虫迁飞传播,靠交通工具携带幼虫远距离传播。在种植中纯林受害重,混交林受害轻。

防治方法
(1)保护和利用天敌。

(2)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。

(3)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抵抗力。营造混合林,及时清理杂草、枯枝,减少虫源。

(4)在茸毒蛾发生高峰期,叶面喷洒2.5%溴氰菊酯3000-5000倍液或90%敌百虫800-1000倍液。

(5)化学防治: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。此时虫口密度小,危害小,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。防治时用45%丙溴辛硫磷(国光依它)1000倍液,或国光乙刻(20%氰戊菊酯)1500倍液 乐克(5.7%甲维盐)2000倍混合液,40%啶虫.毒(必治)1500-2000倍液喷杀幼虫,可连用1-2次,间隔7-10天。可轮换用药,以延缓抗性的产生。
防治药械

   
j9九游会入口的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客户服务热线:400-651-0005 0571-81999581
"));

网站地图